(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高中三年,第一次走进大学校园,希望以后这样的机会越来越多!”
上周末,在北京建筑大学举行的高招咨询会上,100余所高校招办负责人和近万名考生及家长走进校园,面对面交流。家住顺义区的胡女士带着上高三的女儿焦煜佳,驱车近100公里赶到现场咨询,“这一趟跑得值,孩子亲身感受到了校园环境和学习氛围,对高考填报志愿很有帮助。”胡女士说,希望更多高校开放校园,让高考生有机会入校深度考察。
记者调查发现,不光是高考生,希望走进高校校园参观的市民也不在少数。
“相比去公园和游乐场过周末,我更希望孩子能去高校看看,在游玩中感受文化的熏陶。”家住海淀区的周女士一家三口每年都要去清华北大转转,但这个习惯在三年前被打断。如今,春暖花开,周女士不禁发出疑问:“名校的大门,什么时候可以再次向市民敞开?”
家住北京师范大学附近社区的中学生刘涵,希望高校在节假日或周末能开放图书馆和阅览室,提供学习氛围浓的自习空间;热爱运动的市民张先生想与大学生共享操场、体育器材等公共设施,为室外运动寻得一片“净土”;一些中小学教师则期待高校能恢复开放实验室和博物馆,可以带学生入校开展实践学习。
不过,目前校外人员进入北京大部分高校仍需审批,除了校友和在校师生的亲朋可预约入校参观,其他人员仍被“拒之校外”。
上周日一早,在清华大学东南门,记者看到,不少师生在闸机前依次刷卡入校。见校门口排起队,一位女士走过来探着头问:“刷身份证就能进校参观吗?”门卫向她解释:“师生刷校园卡进校,其他人入校需要通过校内师生提前预约,没预约不能进。”
记者注意到,校门口聚集了十余名没有预约、无法入校参观的游客,他们只得在校门口合影留念,遗憾离开。在离清华不远的北大门口,同样有两名保安值守在入校闸机处,不停地“劝退”自行前来的游客。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认为,高校不只是一所学校,还是教育、文化、体育锻炼等资源的聚集地,“开放校园,是高校应该履行的社会责任。”不过,当下校园是否开放,也取决于各高校的具体情况,“满足开放条件的高校应有序适度开放,但是有的高校办学资源本身就紧张,满足自身教学要求都比较困难,要求这些学校开放有点勉为其难。”因此高校开放不能“一刀切”,而应该广泛听取学校师生以及周边市民的意见,因校制宜作出科学决策。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18 北冰洋it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0036824号-3 联系邮箱: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