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罗庚数学奖得主徐宗本院士:数学本身就是生产力

2023-02-19 19:42:36 极目新闻

2月19日上午,中国数学会2022年学术年会在武汉开幕。会上颁发了中国数学会第十六届华罗庚数学奖、第十九届陈省身数学奖和第十六届钟家庆数学奖,三项大奖可谓是国内数学领域的顶尖大奖。


(资料图)

西安交通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宗本获得第十六届华罗庚数学奖,其长期从事数学与信息科技的交叉融合研究,是中国应用数学特别是数据科学发展的重要推动者和领导者之一。会后,极目新闻记者对其进行了专访。

西安交通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宗本

大学就种下了应用数学的种子

徐宗本和华罗庚数学奖的缘分似乎在他刚步入数学学习的殿堂时,就结下了。1973年,徐宗本进入西北大学学习数学。上大学的第一个月,正好华罗庚先生在全国推广优选法,徐宗本就下到了工厂。他来到一个翻砂车间,去做工厂生产过程的优化。“当时在大学生阶段就埋下了一个种子,数学还能运用到实际中。”徐宗本对极目新闻记者说。

近50年的研究中,徐宗本经历了三个阶段,从基础数学的研究到公共方法论的研究再到数学技术的研究。“今天能够获得华罗庚数学奖跟我在数学技术上的一些成绩是离不开的。”徐宗本说。

徐宗本在应用数学稀疏信息处理、机器学习、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数学基础等领域取得了系统性与原创性成果,得到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评价,并广泛运用于科学、技术与工程领域。

为全球首部稀疏雷达原理样机研发成功提供成像原理与核心技术,是徐宗本取得的第一个成就。“雷达简单来说,就是为了对地精确观察,好比在空中放一个照相机。它在防灾救灾、地质调查等领域都运用得很多。”徐宗本说。雷达成像,像素与清晰度紧密相关,能不能实现获取少一些信息,但是还能获得高清晰度,这就是徐宗本攻关的方向。

徐宗本科研成绩

基于多年探索,徐宗本提出稀疏信息处理的L1/2正规化理论,用于雷达成像。“我们实现了信号少了,但清晰度还高了。举个例子,大家平常擦黑板,拿着黑板擦一擦,把字擦掉了,但黑板也全擦糊了。我这个理论就是有字的地方擦掉,没字的地方不动。”基于这一套理论和相关技术,全球首部稀疏雷达原理样机研发成功,提高在轨雷达成像性能与宽幅侦察。

在医疗健康领域,徐宗本提出了一个新的数学模型——非log变换CT新模型,研发成功“扫描与成像分离”“用计算换剂量”的分布式微剂量CT系统,显著降低了CT的辐射危害。

数学不仅仅是一个工具

“从小到大我们一直在学数学,但一般会认为它是一个工具。所谓工具,是指它为所有学科提供描述的语言、建模的工具和计算的方法等。”徐宗本说。他展开谈到,事实上数学的另外一些属性,如数学本身的技术性被关注挖掘的并不够,“数学不仅仅是工具,数学本身就是技术,数学本身就是生产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大数据人工智能发展之后,徐宗本表示数学作为技术的属性的作用日益凸显,从工具性走到了技术性,变成很多技术中的最核心部分,数学技术本身也是日常生活技术中最核心的一部分。

徐宗本举例,大家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电脑查询所需资料,比如衣服的品牌哪个品牌好一些,哪个价格低一些。“这里面的核心技术就是数据算法,当你有这个查询之后,电脑怎样在海量的数据中去匹配你所需的答案,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数据算法。”徐宗本说,最近大火的ChatGPT也和数据算法有关。他进一步介绍,医疗领域中的CT、能源领域的石油勘探,都是信息技术中的信息获取,也是数学中反问题。“你想去去不到,你想知道,又信息不全,怎么根据试探信号反推原来的精确信号。”徐宗本解释。

徐宗本

从山里“砍柴娃”到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宗本在求索的道路上矢志前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社会对科技人才有着强烈需求。关于人才培养,徐宗本谈到,百花齐放才是春,什么花都有才漂亮,光一种花就没那么美。因此我们要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和意愿,不是非要把孩子当作科学家来培养。我们更要去感受孩子成长中表现的自我特征,感受他的美好,多去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孩子热爱一件事,热衷一件事情。让孩子有创新,敢于去提问题,敢于去“不走寻常路”。他还谈到数学人才的培养是有特殊性,做纯数学是要有天分的,并不是所有孩子适合这条路。同时有志于研究数学技术的人,一定要学会持续学习的能力,掌握交叉学科知识。

标签: 研发成功 应用数学 中国科学院

相关文章
最新发布
精彩图文
精彩推送

Copyright @  2015-2018 北冰洋it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0036824号-3   联系邮箱: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