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国建筑模型博物馆从2023年众多入驻优秀模型中精心挑选出了候选模型TOP5,诚邀大家为其中喜欢的模型作品投票,最终评选出“年度最佳收藏模型”。
其中,候选的第二件作品来自GOA大象设计合伙人、总建筑师 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建筑系客座教授 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建筑学硕士 英国皇家特许注册建筑师 (RIBA chartered Architect)王彦——《上海油雕院美术馆》。
(资料图)
上海油雕院美术馆
王彦
前言
开始着手上海油雕院美术馆(SPSI美术馆)设计要追溯到2007年初,由于拆除老建筑并按现有规划退界要求新建美术馆,可建面积将被迫减少近三分之一,因此业主最终决定改造现有建筑。之后又经过一年多的反复斟酌,甚至激烈争论,美术馆工程终于在08年底开始动工。09年夏又曾一度因为大火而暂停施工,所幸建筑主体结构没有受损。今年10月19日,美术馆终于在世博会期间迎来开馆首展---法国马赛艺术展。
SPSI美术馆设计完全由建筑本身出发,在回答建筑基本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接近我们想要的答案。最终的结果其实令我自己都感到有些惊讶。建筑本身的体量、空间、材质、构造展现出了一种质朴纯净的力量。
建筑模型博物馆·馆藏模型
场所
金珠路位于上海市长宁区,总长不过300米,街道两旁的建筑却各自迥然不同,有80后小磁砖贴面的现代建筑,90后铝板和玻璃幕墙装饰立面的多层办公楼,有00后仿砖贴面假古董洋房,也有09年才落成的由Gensler建筑事务所设计的两座高层玻璃塔楼——东银中心;沿街建筑最高100米,最矮的10米。各时代各样式的建筑在这里碰撞,彼此冲突,却也彼此遵守着城市道路界面,金珠路的城市空间尺度倒也亲切。
美术馆原有建筑建于1989年,蜂窝状平面布局在东南沿街处留出了不规则形状的入口广场,使道路空间界面突然变得模糊与缺失;新馆设计主张重视道路空间界面的完整,填补缺失,建筑明确地平行于街道;并且取消沿街围墙,留出尺度适宜的开放的公共入口广场。
体量
美术馆如一块被切割成几何多边形的坚硬石块横卧于金珠路旁,它沉稳而棱角分明,简洁而厚重有力的体量让人们从相邻建筑的装饰化立面感受中解脱出来。
美术馆南侧与东银中心接壤,由于地界划分的需要,分界墙必须保留。单片矗立的墙无法形成体量感,与建筑主体极不协调。因此我们设计将围墙折向延伸,顺势直接斜插入建筑主体,巧妙地形成了入口空间,同时围合了一个内院,为接待厅提供了室外景观。半透明的不锈钢编织网并不隔断内院与墙外绿地之间的视觉联系,院中情景隐约可见。
空间
墙面越平滑,体量越清晰,空间越纯净。
对于室内来说,平滑的墙面围合纯净的室内空间,对于城市来说,平滑的外墙限定了明确的室外空间。所以无论内外墙面的处理,我们都力求平滑,去掉一切不必要的装饰,最大限度地营造出干净的空间体验,同时也突出了艺术作品本身。
现代艺术的展示形式多样,绘画的、雕塑的、装置的、影像的……无法预计,我们更不应限制艺术家们的表现形式,因此留出一个尽可能灵活自由的大空间是唯一的选择, 尽可能适应各种布展的需要。
楼梯空间仿佛是反扣的长方形光罩,从建筑顶部垂直向下生长,在二楼围廊扶手处仅断开不足1.4米有限高度方便人的视觉,以控制光线对周围展示作品的影响,同时也加强了光罩悬空的重力感。楼梯轻盈落地,在地面仅有一个支撑点,它的形体本身就如同一件现代雕塑作品。我们特意将扶手的剖面设计成45度尖角向上的形式,这样从内部看来,光罩给人的体量感受很薄很轻,就像是用纸折叠出来的。当厚度消失,抽象的面的感受就出现了。
整个建筑展厅部分只有面对内院的角落里有两处自然采光,一处是南侧4米宽1.9米高的落地窗,近1米进深的窗洞水平展开,让人自然而然地注意到室外院子的细白石铺地,室内白色环氧树脂地面与之相协调,使室内空间仿佛延伸至室外;内院不锈钢网围墙高4米,将外界的纷繁芜杂一概遮挡住,留下一份内心的宁静。另一处落地窗仿佛是斜墙插入室内的洞口,高4米宽1.8米,让人们在室内能感受到斜墙的来龙去脉,强化了斜插的内外空间感受。室内光影变化也显得异常生动。
材质
每一种材质都有一种性格,无法复制;虽然可以找到很多模仿混凝土效果的材料,但模仿终究是模仿,因此我们最终还是坚持选择了真实预制混凝土挂板作为墙面材料。混凝土板由于浇注条件的细微差别,呈现出随机的色差与不尽相同的模板肌理,显得自然而生动。
光滑无凹凸的混凝土板表面对建筑体量本身以及体之外的城市空间都是一种清晰的表述,同时板表面的防护剂也是应对城市恶劣大气条件对建筑立面腐蚀和污染的有效手段。每块混凝土板近3米宽2米高,大尺度营造出公共开放的建筑气质。转角处采用犬牙交错的累叠方式,让材料有了厚度以及明晰的构造,建筑也显得更加厚重。
斜墙不锈钢编织网板与混凝土板色泽接近却非常细腻,在阳光下有着金属反光的质感。而正面观看时却可隐约透过网格间洞悉到背后的事物,像一层薄纱般轻曼灵动,与混凝土浑厚的实体感觉形成鲜明的对比,却又在整体上相互协调统一。
室内没有材质,只有白色的空间,院中白色的细沙通过落地窗将空间延伸到室外;而洗手间采用黑色系。建筑所有材质的选择都以黑白灰为主调,金属与混凝土,实体与半透明,自然和谐地统一,避免因为建筑材质色彩的过分突出,而冷落了所展示的艺术作品。
细部构造
立面干挂混凝土网格分缝“投影”在入口广场水刷石地面上,形成由1厘米宽不锈钢分割条编织的网格,网格大小与立面分缝尺寸相仿,并像影子一样在平立面交接处精确对位;不锈钢网格顺着地面的坡度转折而略有起伏,造成细微动感。当网格延伸至斜墙前50厘米高的矮墙时,不锈钢条按照几何投影的规律“爬”过,直至隐没。
斜墙不锈钢网板分缝与混凝土板的分缝也是精确对位的,缝从不锈钢墙面爬上不锈钢吊顶底面,又转至混凝土墙面,严谨的对位关系使不同建筑材料间的构造关系变得密切,建筑成为有着统一营造逻辑关系的整体,各部分彼此间不可分割。
建筑模型博物馆·馆藏模型
感言
整个建筑设计语言与构思完全从建造场所以及建筑本身出发,摒弃诸如影像、信息、社会、心理等其他相关学科理念主导建筑设计理念的设计方法。
我们在对场所、体量、空间(序列)、材质、细部构造等建筑本质问题的回答过程中,自然地推敲出建筑本身应有的气质。
在很多建筑师试图跨界寻求设计答案的时候,我们仍然坚信建筑自身语言魅力足够打动人的心灵。
平面图
立面图
剖面图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上海油雕院美术馆
项目地点:上海市长宁区金珠路111号
项目功能:艺术展览馆
基地/建筑(面积):5000平米/ 3000平米
建筑及室内总造价(元):8,000,000 RMB
结构形式:混凝土框架结构
设计/建成时间:2008/ 2010
项目建筑师: 王彦
设计公司:goa大象设计
摄影师: 吕恒中
文章转载自《城市·环境·设计》(UED)
微信公众号:UEDmagazine
作者介绍
王彦
GOA大象设计合伙人、总建筑师。2001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系,2004年获得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ETH)建筑学硕士。英国皇家特许注册建筑师(RIBA chartered Architect),2014年起,任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建筑系客座教授。
王彦先生曾多次获得LEAF欧洲建筑师论坛奖,WAF世界建筑节奖,中国建筑学会银奖等奖项。主要建筑作品包括上海油雕院美术馆,福建鼎立雕刻馆, 丰盈耕石艺术馆,江南布衣物流中心,张謇故里小镇及展览馆等,深受业界好评。
设计实践之外,王彦先生深入同济大学建筑教学,倡导中国城市微更新,并受邀参加威尼斯双年展,韩国首尔双年展,GSD中国当代建筑展等国内外重要展览活动,其著作广泛发表于<时代建筑> <建筑学报>等国内外专业媒体。
扫描图中二维码,跳转原文链接进行投票
建筑模型博物馆
Architect Model Museum
建筑模型博物馆是中国首个模型博物馆,由著名建筑师俞挺设计,且已列入“文创50条”是践行争当上海“十三五”规划中文化发展的排头兵。
△建筑模型博物馆学术委员队伍,排序不分先后
馆内蕴藏着丰富的建筑模型藏品资源,搭配数字化的展示手法,打造未来城市的概念,以及拥有张永和等11位建筑模型博物馆学术委员队伍,已成为业内不断学习的第二课堂、社会大众了解建筑文化的专题阵地。
更多活动及参观预约详情
请关注建筑模型博物馆官方账号
建筑模型博物馆
ARCHITECT MODEL MUSEUM
中国首个建筑模型博物馆
馆内收藏众多著名建筑师手工模型
搭配上数字化的科技展示手法展现
打造未来城市的概念
上海市静安区江场三路191号9F
.....................
ArchModelMuseum
中国建筑模型博物馆
“
喜欢这篇文章,给你更多「好看」 ▽
Copyright @ 2015-2018 北冰洋it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0036824号-3 联系邮箱:562 66 29@qq.com